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院有在职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9人,助教7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2人,教学名师1人。
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系统结构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网络教研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基础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和图形图像处理研究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利。据学院资料显示,该院有学生794人,其中本科生618人。
信息工程学院承担省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教育厅项目6项,科技厅项目2项。建立了软件理论研究、图形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4个学术科研团队。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设有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检测技术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47门,实验项目378个,实验室使用面积3398.9平米,800元以上设备1431套,价值753.04万余元,实验室总资产1902台件,价值779.61万余元。
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资料室,有期刊63种,购买专业图书(含调拨)2850册。在院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术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了一批在校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教授。
厚基础、宽口径、教学型和工程应用型。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1.行政负责人
院 长: 解争龙
副院长: 田俊华
2.党总支负责人
总支书记: 闫胜元
副 书 记: 苏贤妮
3.教研室
系统结构教研室主任: 许青林
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 宋笑雪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主任: 刘小豫
网络教研室主任: 郭新明
基础教研室主任: 王鼎君
计算机实验室副主任: 陈俊斌
4.办公室
办公室秘书:常加强(主持院办公室工作)
教学秘书: 张晋平
5.团总支书记:张 哲
辅导员:张 哲 韩 维
6.教学工作委员会
组 长: 解争龙
副组长: 田俊华
成 员: 解争龙 田俊华 闫胜元 王鼎君 宋笑雪 许青林
郭新明 刘小豫
7.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
组 长:苏贤妮
副组长: 闫胜元 解争龙 田俊华
成 员: 常加强 张 哲 韩 维
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闫胜元
副组长: 解争龙 田俊华 苏贤妮
成 员: 常加强 张 哲 韩 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7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08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专业授课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100%以上。有软件工程实验室两个、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系统结构实验室各一个,共5个实验室,能够满足本专业的实验教学要求。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方针与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规划和设计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和较强的网络管理、网络维护和网站建设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和政府等部门从事规划和组建网络、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系统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结构和组成;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简单翻译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书籍、资料和文献;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590102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英语等。
六、学制与学分要求
专科标准学制为三年,学生至少应修满131学分。
七、成绩考核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可采取笔试、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每学期所开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其中考试科目原则上为3-4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前身是计算机应用专业,1992年正式招生,首届招生40人,此种招生规模延续三年, 1995年实施专业改造,专业变更为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专科),学制改为三年,招生规模为60人左右。1998年正式成立计算机系,增设计算机教育专业(专科),1999年开始招生。每届各专业招生80人左右,分两个班级。
本专业开办以来,我们对于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专业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了近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已有13届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千余名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地应用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研部门、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系统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步骤;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翻译有关计算机专业的书籍、资料和文献;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应用新知识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计算机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605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六、学制与学分要求
专科标准学制为三年。学生至少应修满126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24学分。课堂教学中普通(公共)教育类必修课程23学分,专业基础课29学分,专业必修课33学分,专业限选课35学分,专业任选课4学分。
七、成绩考核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可采取笔试、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每学期所开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其中考试科目原则上为3-4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1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0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秋季开始招生,到2006年连续招收5届本科生,共427人,2007年计划招生100名本科生。前两届招生的173名学生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本专业拥有软件、系统结构和网络3个教研室,现有专任老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0人,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25%以上。
本专业开办以来,我们对于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专业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建立一支适应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了近6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教育系统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适宜到科研单位、企事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软硬件系统的应用和开发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系统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思想道德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所学专业,具有进取和奉献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教书育人的良好素质。
2.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
⑴ 基础理论知识
?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
? 掌握数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运用数学手段熟练解决本专业的有关技术问题;
? 掌握物理学、电路原理及电子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以及电子线路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方法及手段;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原理;
?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 掌握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 专业理论知识
? 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能进行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典型技术和方法,软件分析和设计的主要方法以及测试和维护技术;
? 了解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技术;
? 掌握教师职业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
⑶ 相关和拓宽知识
?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动态、新的技术、器件、系统及原理;
? 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新课改的基本内容;
? 了解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⑷ 实践技能
? 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及设计调试的技能;
? 掌握计算机组网与网络配置管理的技能;
? 掌握计算机系统硬件组装、软件安装调试的技能;
?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测试及排除的技能;
? 掌握教师职业所必须的技能和素养,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 具有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初步能力。
? 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易于合作共事的气度;克服困难的意志;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一定广度、深度及独立性和逻辑性的思维。
3.身体素质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605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六、学制与学分要求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学生至少应修满186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59学分,实践环节27学分。课堂教学中公共基础类必修课程40学分,专业基础类54学分,专业课程类20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9学分,各类选修课程16学分。
七、成绩考核与学位授予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可采取笔试、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每学期所开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其中考试科目原则上为4-5门。
按照《咸阳师范学院学位授予条例》,毕业生达到以下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完成各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资格,达到并具有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4.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成绩合格。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含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图形学、网络工程技术等。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软件的设计、开发以及软件项目的管理等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综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软件系统、软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各种环节,能够胜任较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工作;充分掌握软件工程的开发规范与方法,能够将其灵活应用到软件工程开发实践当中;具有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质量评测的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需求分析、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过程与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本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系统训练,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网上信息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系统的构造与连接、网络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与方法,为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网络技术的高级研发、应用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从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数据库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组网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