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地处中国第一帝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350多年建城史的咸阳市区,东临省会西安25公里,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5公里,陇海铁路、郑西高速客运专线傍校而过。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基层党委”,院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现是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省教育厅“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教育部“单独(自主)招生试点院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多人,教职工1160余名,其中专兼职教师7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0多人,教授38人、副教授246人。3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研修学习。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近两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1500余篇,其中14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核心期刊 532 篇,被SCI、EI等收录 6 篇。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学术专著16部。近年学院共承担省(部)和咸阳市科研项目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9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研进步奖5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部分内容1项;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5项;获得首届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汽车与物流学院、化工与纺织学院、服装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部、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二级学院、三部一中心。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制图员考试考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产业急需,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62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改试点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优秀教材12本。
学院秉承“明德、笃学、精艺、强身”的校训,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紧紧围绕陕西支柱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充分依托院内实验实训中心、校办工厂和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携手省内外32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积淀形成“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技能大赛等奖项43项、省级技能大赛等奖项142项。
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的校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便捷平台。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学院与国内5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面向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人才输出立足陕西覆盖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 %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积极服务社会,附设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现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实施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咸阳培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数控基地”牵头单位。拥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陕西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
六十余载年兴学育才、求强思变,形成了陕西工院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品格,打造了一批全国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品牌专业;造就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优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名片学生。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办学理念,显著的办学成效,为培育新时期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充满信心,豪情满怀地走向美好未来!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两校系出同源: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原: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陕工职院部分:
历史沿革1942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50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西北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泰安工业职业学校(部分)并入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咸阳机器工业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5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2年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6年上海中等机器技术学校(部分)并入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70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建为咸阳机床厂
1970年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并入咸阳机床厂
1973年咸阳机床厂改建为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7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创建
1992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并入(合署)陕西机械职工大学
199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纺职院部分 :
1952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纺织科)改建为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3年兰州工业学校(纺织科)并入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8西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创建
1982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创建
1987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88年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陕西省纺织职工大学
2002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
2002年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纺织技术学院
2006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咸阳机床厂),公开出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院拥有校内120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文献总量101万册,电子图书3082GB,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同时开通,校园网出口带宽500Mbps,为建成数字化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有文体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400m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体育场馆;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师资力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团队由26人组成,其中,专任教师14名,企业兼职教师12人。在14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6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3人具有丰富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工作经历,2名教师同时具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2名教师同时具有副教授和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职称;4名教师同时具有高级工任职资格;所有专任教师都具有“双师型”或“双师素质” 资格,团队中“双师型”比例达到69.23%。
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都是教学能手和技术专家,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团队的知识结构覆盖有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等,团队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具备良好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团队年富力强、锐意进取,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设计与动手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
邓志辉 | 党委书记 | 邓志辉 |
崔,岩 | 院长 | 崔 岩 |
王天哲 | 副书记 | 王天哲 |
赵嘉骏 | 副院长 | 赵嘉骏 |
王晓江 | 副院长 | 王晓江 |
刘永亮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刘永亮 |
王津 | 副院长 | 王津 |
陕西工业职院与韩国建阳大学将开展深层次合作
2013年10月2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韩国建阳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欧姆龙深度合作纪实
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中,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欧姆龙订单班”学生高洋已和其他100多名同学挥别母校,分赴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欧姆龙在大连、广州、深圳、东莞和上海等7家企业,迈出了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步。高洋同学高兴地告诉笔者,“公司的福利、待遇各方面都不错,我们一入厂就享受6级工资标准(非订单班学生5级标准),平均每月能拿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