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秦都区沣东中学所属的沣东镇,地处西安、咸阳交界处,距两市均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从咸阳市去坐21路便可到达校门口。
多彩的课堂
走进沣东中学,你会感到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这里的课堂是别样的,你的视觉被吸引着。教室里没有讲桌,课桌面对面排成方阵,学生每6~8人一组,上课老师在小组间来回穿梭,询问或点拨。小组讨论时,学生全员参与,你思我写、你读我听、你说我辩,“热闹”非常。教室四面都是黑板,每个教室外面也有两块黑板,每块板上都有诸如“人的天才只是火苗,要想成为熊熊烈火,那就只有学习!学习!”等一些学生自我激励的语言。每个教室都有一块评比栏或反馈板,板上分小组记录着本组上周存在的问题、本周努力方向、学生发言次数和质量及作业、卫生、纪律等状况。
这里的课堂是动感的,你的思维始终被牵引着。无论是此起彼伏、连珠炮似的发问、抢答,还是在他人回答问题时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点评;无论是名言哲语的引用、自创诗词文章的展示,还是自编自演的小品、游戏等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无论是组与组之间的互相提问、查找问题,还是评比式的朗读接龙;无论是学生个人的自学、静思,还是小组讨论时的分工协作、认真执著。课堂的分分秒秒,每个学生都在动着。你真切感受到的分明是一群鲜活的个体,若干思想都在“静”与“动”之间迸发出智慧的光芒,叫人应接不暇。
这里的课堂是振奋的,你的心灵始终被激荡着。问题由学生发现,过程由学生分析,结论由学生总结。你会情不自禁地被那种浓烈的氛围和情绪感染,并为他们的奇思妙想喝彩、叹服——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会在这样的课堂学有所得。
一节教学课上,一个瘦小的男孩站在黑板前,满头是汗。他一边急急地用手擦着汗水,一边头也不回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一分钟,这个题我快看出眉目了。”老师悄悄告诉笔者,这个孩子是一月前才被劝返校的,以前考试成绩只能是个位数。是啊,优生在发展,学困生也在进步。知识在这里积累,能力在这里培养,个性在这里张扬,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多彩的。
立体的管理
沣东中学管理的出发点是:信任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在管理模式上,他们逐渐形成了“三个为主、两个机制”的立体管理形式。“三个为主”指以六个教研组、三个年级组自我管理为主,各个相关处室以服务一线为主,学校验评组以协调、指导为主。“两个机制”指学校形成“以学评教”机制和“捆绑式教学互助”机制。学校设立教师业务考核奖、特殊贡献奖和管理优胜奖,以教师个人所带学生综合素质的优良程度评定教师业务等级;以教师群体的合作意识、帮扶效果等评定优良等级。这些管理形式和机制,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合作性,大家都说“在我们学校,批评就是帮助!”
在教学管理方面,为了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开展了“督、导、评、赛”活动。“督”指由学校领导组成督查组,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监控;“导”指成立学科专业指导组,深入课堂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评”指由班主任坐班听课和学生一起对上课教师打分、评议;“赛”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在检查形式上实行“教师主查,班主任协查、年级组督查,教导处周查,部分家长抽查”,在检查内容上做到检查“数量、质量、书写、纠错、上交率、教师批阅”等六项。在检测方式上,凡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均允许其二次补考,以最高成绩参与评优评奖,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育科研方面,学校对集体备课编排了研讨时间表,明确了研讨要求: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而且要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还根植实践,引导教师善于将教学疑惑变成教学问题,将教学问题提炼成教研课题。同时倡导教师记录教学日记,并积极创办校内交流刊物《教海拾零》,为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深化认识,提高教学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力争做到言行体现规范,思维体现独立,交流体现合作,学习体现竞争。在课堂上,努力让学生掌握和推行基本的提问、对话、复述、辩论、背诵(默写)摘抄、实验、总结等练习方式,使课堂活而有序,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加大对学生预习作业、随堂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检查力度,并大力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帮扶对子、优秀生、进步生等评选活动。
文化浸润
学校文化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树立学校形象少不了学校文化,教育形象的延续更离不开学校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沣东中学的课堂,变被动地接受、传播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
教育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沣东中学以“提高素质、崇尚文化”为主题,配合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2006年5月,秦都区在该校召开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普通农村初中代表秦都区教育系统承办这样的盛事,在该区尚属首例。学生的书画作品、剪纸艺术、文艺节目、英语演讲、各种手工制作、教具学具模型、小种植、小养殖等,受到与会领导及来宾的一致好评。
文化环境是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也是前提和基础。在这方面,该校创造性地修建了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文化竹廊,走进校园便有步入园林,曲径通幽之感。同时美化了校园环境,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各种“五讲四美”警示牌,文明礼貌醒目牌,名人名言劝导牌,日常行为规范牌及部分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学生活动的每一个场所,显示出“整、洁、静、雅”的独特风格。
沣东中学试行的课堂改革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咸阳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到校视察并对该校的做法在全市予以表扬;市教育局局长、市教研室主任也多次实地视察,并派专家团对课堂实践现场指导。秦都区教育局冯局长不仅派区教研室专家驻校指导,而且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给予了很大帮助,更令人激动的是他还表示要亲自为该校校刊《教海拾零》撰写创刊词。
“润花著果,催笋成竹”。沣东中学的课堂改革才刚刚起航,带着大家的期待,让我们继续关注沣东中学!
来这里参加笔试,进去直奔教学楼,考完试又原路出去,没有在校园里逛逛是遗憾。但是这一路也看到了很多